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|
农民画作品赏析,感受辛集特色文化,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魅力(二) |
作者: 文章来源: 点击数 34 更新时间:2024/3/12 9:12:53 文章录入:admin |
|
辛集农民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,它构思奇巧,不拘一格,不讲透视不循比例,凭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感受恣意发挥。在技法上博采冀中剪纸、年画、印染甚至建筑瓦当等艺术特点,营造一种既高亢又不失细腻的唯美意境。画面大胆设色,艳丽凝重,装饰性强,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美的艺术感染力。下面为大家整理了9幅农耕系列农民画,让我们一起欣赏辛集农民画,感受辛集特色文化,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魅力。 1.《老牛闹套》 作者:曹志华 2.《摘黄瓜》 作者:曹志华 3.《收工》作者:耿占雄 眼下正值棉花采摘季节,百亩棉花喜获丰收,放眼望去,洁白的棉花铺满整个田野,棉农们每天忙着采摘新棉,处处呈现着忙碌的秋收景象。在棉田里采摘了一天的人们,背着满满的收获陆续走出田地,漫步在回家的小路上,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 4.《好帮手》作者:耿温霞 长久以来,工作犬对人类产生了无法估量的作用。它们是警卫,是哨兵,可以拉雪橇,可以牧羊。历史发展到今天,工作犬的角色范围更广,它们不仅是警卫守护犬,用于保护主人的生命和财产,还可以成为军犬、警犬、导盲犬、搜毒犬、搜爆犬、雪橇犬等等,探测漏气和落水、火灾、失踪救护犬,是人们的好朋友,好帮手。画面中的犬正帮助主人把出队的羊归队。 5.《晒场》作者:耿温霞 打麦场,顾名思义,就是农家打麦、晒麦的场地。在打麦场上碾麦子、晒麦子,忙碌而喜悦。打麦场由一家或者几家联合开辟。这幅作品表现的是农民们正在晒场的画面。晒场就是利用空闲的场地晒麦子、辣椒、花生等等。晒场,隔一段时间,需要把晒过的农产品翻晒一遍,保证晒得均匀。有时候一天晒不干,需要晒几天。夏夜里,为防止下雨等突发情况,通常大家会把竹床抬到打麦场里,或者简单铺一个稻草织成的垫子,外加一个竹席、一块床单和一把蒲扇,睡在麦场里看场。 6.《碾场》作者:耿温晓 碾场。就是把麦子拉进场里铺成一圈一圈的圆形。趁着天气好开始碾场,用牲口或者拖拉机拉着石磙一圈圈碾压麦穗,把麦粒从麦穗上挤压下来,这个过程需要有专人用铁叉翻动叫翻场。接下来就是扬场,则是个技术活,需要“大把式”的大人担任,首先要看风向,用铁叉挑起碾过的麦秸秆向空中抛洒,风把麦秸秆吹向一个方向,另一人则迅速用大扫帚扫走覆盖在麦粒上的秸秆,如此反复,直到麦粒和麦秸秆彻底分离。这幅作品描写的就是农忙时节农民碾麦子的景象。 7.《收花生》作者:耿占雄 清晨,待露水还未干时,就开始采摘熟透的花生了。微风拂过,那一片绿油油的花生叶便开始翩翩起舞,抖落了身上的露珠,润湿了松软的黄土,只要将一株花生的所有茎叶归拢,握在手中,轻轻一提,花生就会连同根须从土里带出来。当然,也要掌握一定的力度,有经验的人会把收花生当成一种乐趣。拔出来的花生稍稍晾晾就开始装车运回家,再把花生摘下晾晒。这幅作品就是农民装车运花生的情景。 8.《春耕》作者:耿占雄 几千年来,每到春耕季节,老黄牛的身影总是首先出现在田野,朴实忠厚、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,已沉淀为底蕴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意象,一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之一,弘扬忠诚和实干。这幅作品巧妙运用色彩和夸张的造型,描绘出了在冬末初春的清新气息里,劳动人民和默默耕耘的老黄牛,在鲜花绿草的红土地上辛勤耕耘的场景。 9.《梨园飘香》作者:张平欣 时值金秋,梨园硕果累累,成熟的气息弥漫着在园子里,散发着诱人的清香。丰收在望,庄稼人一个个笑逐颜开,喜上眉梢。果农忙着采摘、分拣、包装,供应节日市场。个个梨儿黄橙橙的,泛着金光,闪闪发亮,在青绿间露出果农们一张张笑脸,果农们一边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,一边忙碌的摘梨。 |